top of page

第五期 (二0一四年十一月)

 

 

七一遊行的對話意義

 

評論人:林朗彥(標題為編輯所加)

學民思潮曾印製一本刊物去討論七一十週年,當我們在製作這書刊的時候(其實只有兩三位編輯,也包括我自己),發現我們未必能看到03年七一,甚至再之前所發生過的事情,我們能看到的只是當七一累積了這麼多年後,即我們看不到十年前的七一,只看到多年來七一遊行的傳統,所以未必能感受得到03七一的震撼或影響。但我們認為七一是為我們重奪了歷史,幫我們除了回歸以外,可以寫另一種意義出來。當我們回顧七一的傳統的時候,我們又不是太樂觀,因為在這個政治化社會裡,每一天都能進行表態,包括是在互聯網可以like或share的表態方式的時候,那麼現在的七一仍會像十年前以行動介入社會的意義呢?我們在思考時發覺未必有這一種意義了。

 

03七一那一種很繽紛、很多團體去參與,如果是有一個對話意義的話,我的觀察是未必有這一種意義。例如今年七一遊行,排在學民思潮後的團體是「午夜藍」,學民思潮內有很多剛剛開始參與公民社會或社會運動的學生,而他們卻不能理解背後的「午夜藍」所叫的口號或訴求,甚至覺得很厭惡。他們真的流露了很厭惡的表情!因此我會懷疑七一是否仍可以促進對話?其他市民對性小眾的一些議題亦會露出不解的表情,所以我們應該反思七一遊行是否可以促進對話或以行動去介入的目的?

 

另外,我也可以介紹一下「學民思潮」的由來,我和黄之鋒在同一間學校唸書,然後一起成立學民思潮,在成立學民思潮以前,其實曾經發生過一些小故事,就是我們在學校抗爭的經驗。例如我們曾經抗議學校飯堂的食物太難吃,所以我們未必是從小就跟隨傳統的學生運動,而是突然「爆」出來。

 

(眾:如果學校飯堂的食飯很美味,就不會出現學民思潮?)

 

都有可能的,因為黄之鋒的談判經驗都是跟校長談判當中學習得來的,而學民思潮中較為核心的成員,他們都不是來自那些自稱中立或是統戰團體中走出來,例如那些很重視學生福利的學生總會等,他們的資金來源都是來自政黨,所以中學已經有這些統戰存在,所以不只是地區屋邨、家教會等陣地,學校也存在這些陣地。學民思潮真的比較奇怪,我們是學生組織,但又會討論政改等較大的議題。我們嘗試去做一些學生議題時都感到困難,很多參與過反國教的學生事後都加入了學民思潮,但我們後來嘗試把他們推出去,鼓勵他們自己去成立自己的組織,希望中學都多幾個不同的組織,事實上仍然是很困難,因為把他們推出去後就很快被那些「追求福利」的學生組織所吸納,而背後其實由一些很保守的團體所支援,所以我們無可奈何地重新招攬他們回到學民思潮裡,這反映其實不同的界別(包括學界)都存在這些問題。

 

本文根據2013年8月10日《公民社會往何處去?「零三七一大遊行」十周年公開論壇》發言内容整理。

bottom of page